壮族最有代表的节日有哪些?本次介绍壮族的三月三歌会、陇端节、 花朝节和蚂拐节。
三月三歌会
“三月三歌会”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娱活动的场所,是壮人进行社交的盛会。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是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
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又称“花街”、“歌街”、“歌会”,是壮族青年一年一度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现在云南壮族的“三月歌会”主要流行在文山的广南县(“花街节”)和富宁县(“隆洞节”)。
关于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壮族民间有个优美动人的传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陇端节
陇端为壮语,“陇”为下之意,“端”为平坦宽阔的地方,“陇端”即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的意思。
节日里,要举行歌舞、杂耍、演壮剧活动,习惯白天演武剧,晚间演文戏。青年男女则聚集唱歌,夜以继日。但白天在野外唱,晚间一定要回到村内,女在屋内,男在屋外,隔墙对歌。
“陇端节”,也称壮族传统的“情人节”。陇端节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云南省富宁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一至四月间,要过“陇端节”,即赶风流街。
花朝节
“花朝节”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喜欢木棉树,因为它长得挺拔粗壮,春来满树红花,鲜艳 如火。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
节日是选在有高大木棉树的地方过的。男女青年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穿着民族盛装,怀揣五色糯饭、 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带上为情人而备的头巾、千针底新鞋等礼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绣制的绣球。人倦绿丛中三五成群,对唱山歌,赞情侣,夸对方,求连情,同时歌颂百花仙子的佳洁、美丽。
蚂拐节
蚂拐节,每年正月初一举办。
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远古时代红水河一带遭逢大旱,人们祈雨无效。有只小蚂拐(青蛙)变成一个英俊的小后生,并由村寨中的韦姓人家收作养子,取名“龙王宝”,从此红水河畔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几年后,外族入侵,生灵涂炭。龙王宝应征带领兵马,潜入红水河凿穿敌军船底,敌人官兵沉入河中。立下大功的龙王宝被封为驸马,却在与公主成婚前,因褪下的“蚂拐皮”被烧毁而随之死去。人们为纪念龙王宝对壮乡的功德,因此定下“蚂拐节”。
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青蛙。据说,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拐郎”,成为该年蚂拐的首领。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拐的喜讯。人们把这只青蛙接回村,放入花轿中。由初一到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向每家每户贺喜;晚上,则抬到蚂拐亭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拐歌,以示为蚂拐守灵。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拐节便进入高潮。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青蛙下葬的地方,打开去年葬蛙的宝棺,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今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名,同声欢唿。如果蛙骨呈灰色或黑色,便表示年景不好,于是人们就烧香祈求消灾降福。接着举行新青蛙的的下葬仪式。葬礼之后,男女老少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舞蹈,送蚂拐的灵魂上天。这一夜,人们尽情狂欢,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