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

辣、鲜、咸、甜,红椒、紫菜、黄鱼、海参,爆炒、慢炖、白煮……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一周的时间内玩了场“吃货总动员”,连续几个深夜,无数人守在电视荧屏前,看得食欲大振、口水涟涟。

《舌尖上的中国》: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

各色美食-资料来源:百度图片。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了新浪微博的热门关键词,其风头更是力压美剧《绝望主妇》、韩剧《屋塔房王世子》等热播剧,成为连日来微博的“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甚至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80后”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更夸张的是,这部纪录片引发了“吃货效应”。来自淘宝网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5月14日开播后一周内,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高达400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长了48倍。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第一集介绍云南火腿之后,某淘宝店产生33笔订单,其中32笔产生于节目播出当晚。据说,有不少吃货是按图索骥,边看电视边下订单。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说:“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讲吃,不就跟美食栏目一样了?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希望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但比起片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画面,这部纪录片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它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这一点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上也有体现——既是筷子与肉,又是远山近水与轻舟。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与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陈晓卿说,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揭示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陈晓卿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关心的正是人与食物的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这类片子其实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因为爱中国饮食,所以更爱中国。”资深媒体人陈女士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探讨当今社会中人类该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学者胡野秋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陈晓卿表示,目前在海外纪录片市场分类里,美食旅游类节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誉海外,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讨论一个国家的变迁,“这是中国真正软实力所在,没有任何阻碍,可以达到全世界”。

资料来源:http://zqb.cyol.com/html/201205/22/nw.D110000zgqnb_20120522_109.htm。

饮食不仅是吃什么、喝什么,而且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情感、思想观念产生着作用和影响。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中国各地美食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这部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纪录片,远不只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它带给了人们超越美食的享受与思考。片中那些令人垂涎的各色美食背后展示了中国无比丰富的特色食材及精湛考究的烹调工艺,体现着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映射出炎黄子孙的智慧与情感。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日常饮食的流变,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民俗都渗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学习目标

1.概述日常食俗、茶俗、酒俗的主要内容。

2.识记主要地方菜系的特色。

3.编写主要传统节日饮食民俗解说词。

“吃了吗?”“您吃了吗?”这些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令不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很是困惑。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人民快乐生活的样子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最离不开的是食。饮食是人类的本能需要和生存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说人类正是因为寻找食物而逐渐从猿进化成为人的,正是在不懈地利用与开发食物资源中得以进步和发展的。我们的祖先经历了草木果腹、茹毛饮血的蛮荒岁月,开始制造工具源于获取饮食,火的利用源于改善饮食,陶器的创造也是源于饮食的需要,后来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礼器——鼎,最初也是人们用来煮肉的炊具,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饮食从生食到熟食再到烹饪的历史轨迹。

饮食民俗也称饮食风俗或食俗,是人们在食事活动中长久累积形成并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饮食民俗还是一种文化标记,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反映着人们的性格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常说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以及“吃了吗?”的日常问候语,道出了饮食对于中国百姓的意义和中华饮食的特色。中国地大物博,食物原材料极为丰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在当今日益发展的旅游业中,饮食民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强大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