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大和九年,杜牧写下《赠别二首》,其中提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而豆蔻就是形容女子13到15岁的代词。

其实从0岁到100岁,我国古人对每个阶段的年龄称谓都不尽相同,而古人对年龄的称谓都很美,那么古人对各个阶段的年龄称谓都是什么呢?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人聚会画像

幼年时期的称谓

首先是5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有许多称谓,一般常用的有“孩提”“襁褓”“赤子”等。如果特指出生那天,古人会用“初度”指代。

孩子出生两三日后一般父母会做东请亲朋好友吃饭,也叫作“汤饼宴”。所以两三天的婴儿也被称为“汤饼之期”。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婴儿年龄的称谓有不少

至于“襁褓”这个称唿,一般会沿用到孩子学会走路。而“孩提”和“襁褓”的意思也差不多,“襁褓”指的是裹着婴儿的布,“孩提”将字反过来后就是“提孩”,也可以和襁褓一词做相同解释。

童年、青年时期的称谓

等孩童长到了7、8岁就开始进入换牙期,这段时间可以叫“龆(tiao而声通髫)龀(chen四声)”,意思就是垂髫换齿之年。有些地方则叫“始龀”、“童龀”,“龀”的意思就是换牙或是童齿,意为刚刚开始换牙的儿童。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扎着冲天辫的小孩画像

另外,在此期间的孩童也可以用“总角”来称唿,这个词的来源是古时候父母习惯将孩子的头发从中间分开,并且扎成两个角。一般15岁以下孩童都可以用“总角”来称唿,《诗经》中也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记载。

10岁以下的孩子还可以用“黄口”来指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经常骂人会骂道“黄口小儿”意思就是侮辱对方还不如一个10岁的孩子。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小孩嬉闹的画像

而10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幼学”来称唿,过了这个年龄男女的叫法就分开了。

女子12岁称为“金钗”,13到15岁称为“豆蔻”,豆蔻就是出自开头提到的“豆蔻梢头二月初”。而15岁女子因为要将头发扎起来,以笄贯之。故被称为“及笄”。

15岁及笄的女性就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在古代算是成年女性了。古时候常说的“小女年方二八”,并不是28岁,而是16岁。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女子15及笄

16岁的女子则称为“碧玉之年”。因为《碧玉歌》中提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所以“碧玉之年”也被称为“破瓜之年。”

等女子到了20岁,便会被称为“桃李年华”,这个词出自《又启严公》中的“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我们现在也经常用桃李来指代青春年少。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女子画像

24岁的女子则是“花信年华”,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中写道,“谁能腰鼓催花信”,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向往,而女子24岁正是大好年华,后来人们便渐渐开始用“花信年华”指代24岁的女子。

而在这之后就没有专门称唿女性的代词了,因为过了24岁的女子基本已经全部出嫁,过问年龄是一种冒犯的行为。

古代女子24岁后没有专有年龄指代词了

至于男子,从10岁开始后,年龄可以用“舞勺之年”“志学之年”“舞象之年”等代称。“舞勺”指的是13-15岁的男童学习舞勺(一种舞蹈),而15岁则称为“志学之年”。此时的男童已经到了专心学习的时候,所以称之为“志学之年”。“舞象之年”的“舞象”同样是一种古舞名,古代的男孩到岁数后都需要学习。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学堂的场景模型

等男子到了20岁,就到了“加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此时的男子宣布成年,应举行加冠礼,行过加冠礼后男子则彻底宣布成年。

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称唿较为复杂,因为此时人正在经历快速成长和发育的过程。男女的叫法也各自不一,但成年之后的叫法就又统一了。

30-100岁的称唿

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也被称为“始室”和“克壮”,一般古人都认为30岁就应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了,做事业要有所成就,做学问也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始室可以理解为始成家室或始有屋室,克壮则是强大宏大的意思。

40岁被称为“不惑之年”,不惑的字面意思就是不困惑。意思是人到40应该可以分得清是非,遇事可以明辨而不惑。陶渊明的《饮酒》中也出现了“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的句子。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站在一起

50岁被称为“知天命”,关于知天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有风湿,每逢阴天下雨之时雨还没落身上就先疼了起来。所以称之为知天命。

另一种说法是50岁的人应该知天命而不信天命。即使是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注定,也不应自暴自弃,会继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但此时的奋斗却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过程,也就是既已知天命难违,仍要全力一试。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人将50岁称为“知天命”

60岁被称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也被称为“杖乡”,耳顺的意思是人活60已经修行成熟,对外界事情也早已看淡,能做到宠辱不惊,即使是谩骂自己的逆耳之言也听得进去,所以称之为耳顺。

而花甲之年中的花是交错的意思,天干地支纪年法中60年为一个甲子,所以60岁就是花甲。而关于花甲的另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下面有白色的痕迹,人老到60岁痕迹就会消失,因此称之为“花甲”。杖乡则意为拄杖还乡,和我们现在的退休类似。

70岁则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一词出自杜甫《曲江》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人的寿命较短,确实是人活70古来稀。而悬车之年意思是“废车不用”指的是人70岁告老还乡辞官在家,也自然用不上车,所以叫做悬车之年。

从心之年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人活一世本就不易,活到70更是要随心所欲。

人到70古来稀

80岁的人称为“伞寿”,因为草书的伞字和八十字形酷似,所以称之伞寿。88岁的老人则称之为“米寿”,因为米字拆开就正好是“八十八”。而八九十岁的人还有一个统称就是“耄耋”。

99岁的老人被称为“白寿”因为比“百”字少“一”,所以称为白寿。

140岁的老人是“双稀”,意思是两个古稀之年。不过虽然古人有规定140岁的年龄特指词,但古代能够活到100岁的老人都少之又少,更别提140岁了。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的一群老寿星

但不管怎么说,由这些词可以看出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多美,一提到襁褓我们就能想起尚在怀中的婴儿,提到总角我们就能想到扎着两个朝天辫,穿着肚兜满地乱跑的孩童。

而豆蔻、碧玉等词一出我们就知道描写的是一位妙龄少女,一看到古稀耄耋我们就知道描述的对象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在称唿上都有如此学问。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