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恐怖民俗,闽南的“鬼月”和“普渡”

农历七月悄然来临,中国人俗称这个月为“鬼月”。这个说法源于佛教七月十五盂兰节地府传说和道教中元节超度亡魂,而闽南人把它转换成了整整一个月的“普渡”习俗。从七月初一“开鬼门”到七月三十“关鬼门”,整整一个月都是普渡日。

相传最早普渡都是七月十五这一天的,然而因为闽南人实在太看重这个节日,常常为了游神相冲而起冲突,甚至引发村社和宗族械斗。后来才实行各个村社轮流普渡的规矩。普渡还分公普和私普,公普就是寺院和宫庙会设棚放灯、诵经祈福等,私普就是每家每户会供奉祭品焚香烧j金等。

闽南恐怖民俗,闽南的“鬼月”和“普渡”

这是闽南文化中有一种人与鬼神同构的特质的体现,闽南人对于酬神祭鬼十分看重。在闽南祭祀亡灵的重要节日就有好几个:清明扫墓祭祖(也有的在春分扫墓),冬至的祭扫重点在于烧些吃穿用度的东西给亡故的亲人,而七月普渡的意义在于给那些无主无依的孤魂野鬼一年一度的机会来享受点人间烟火。

这是人世间与鬼神同构中的一种善意和敬畏。

但是古早时候,“普渡”曾发展成闽南地区的种种陋俗。许多村社为了做普渡,请僧道做大法会,大肆宴席请客,加之比拼之风盛行,费钱巨万,虚耗民力。有时候甚至还为此发展成宗族之间的争斗和矛盾。之所以会如此,其实一方面是闽南人对鬼神的善意和敬畏,另一方面与闽南的社会和人文特点有关。

闽南地少人多,自古以来就有宗族和亲族聚居以合力的特点,以及搏击海洋所带来的豪气。所以,比拼普渡排场的陋习,除了源于对鬼神的善意和敬畏,还有想要彰显自己宗族实力的意图,且通过这种大宴宾客除了可以广交好友展现人脉,还可以借此募捐善款,用于造桥铺路、兴办学堂和修建寺庙等。所以,在说过去有这个陋习的同时,其实还要看到其对于构建闽南人文化性格的一些礼俗作用。

现在的普渡就相对简约而依然庄重,一般是各家依旧准备好三牲五牲、糕饼瓜果茶酒等供品,还有香烛金纸等物,大宴宾客少了,顶多请亲友一起聚个餐。也不太组织大型的游神了,只是各家各户会根据情况到庙里进香烧金,如此而已。

仪式虽然简化,而闽南人与神鬼同构的善意和敬畏仍在。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