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搬迁新家的风俗有哪些)

新建房屋落成,一家人要入迁新的居所,习惯上叫“搬家”,民间将搬家称为“乔迁之喜”。乔迁,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迁原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演变为祝贺用语,成为了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词。乔迁新居,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喜事,搬迁时有一系列的庆贺活动仪式,相沿而成惯式习俗,而且各地、各民族有不同的搬迁习俗,主要包括择日入住、入住仪式和“温居”庆贺等。

搬新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搬迁新家的风俗有哪些)

1、择日入住

同民居建造的开工、上梁一样,搬进新居是件喜事,所以搬迁入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各地对于什么日子搬家最好、什么日子不宜搬家都有一些讲究和规矩。例如:河南一些地区搬家要选在每月的头几天,月底不宜搬家;在山西一些地区搬入新窑洞时,除了在初三、初六、初九搬家的讲究外,还要结合新居的朝向确定具体时辰;有时还要专门请人测算,如工布藏族搬家要请寺庙里的喇嘛算出吉日吉时;有的地方搬家讲究按阴阳择日择时,选择“水”日,不选“火”日,阳日要配合阴时,阴日则配合阳辰。一般认为,夜间搬家可能会影响家人的运道,所以搬家要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但是也有例外,如按苗族的习俗就应在半夜搬家。还有选择搬家路线的一些说法,如搬家时要注意避开医院、教堂、大铁塔等,若实在不能避开,就要在经过这些地方时燃香、撒红纸片。

搬新家有什么讲究和风俗(搬迁新家的风俗有哪些)

2、入住仪式

按照习俗,人们入住新居之前,要举行一系列入住活动或仪式。旧时最隆重的仪式是乔迁生火,民间视火为房间的心脏,历来讲究乔迁先生火,象征房主家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火在入住仪式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火种先入及火塘的置放、锅灶的设置等。有的地方在选好吉日的鸡鸣拂晓之时,趁路上没有行人时将旧火种带到新居灶头。有的地方在入住当天,一定要烧一锅开水,寓意财源滚滚。有的地方搬家时要带上烧旺的炭火火炉、双数的碗筷、新簸箕、新扫帚,水桶里还要装上三分水。

民间俗信认为新建房屋中“煞气”较重,所以,在搬迁之前要预先在新居中焚香烧纸、供神敬祖、燃放鞭炮,祛除煞气,保佑家人平安。乔迁之前,房门要张贴红纸对联、剪贴喜字;打开新居房门时,要燃放鞭炮。江浙一带搬家时,主人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然后才能办理其他事务;德昂族搬进新居第一晚要先祭“房神”,第二晚才可入住;有的地方在搬家当天下午要祭拜地基主,祈求“宅神”保佑;有的地方入住前要燃香、走香,举香从屋的左方入、右方出,以祛除邪气;有的地方还有经长辈住过之后再让新婚夫妇入住的风俗;有的地方还有人入住前先在新家养牛、养鸡、喂狗等习俗。

3、“温居”庆贺

搬家是“乔迁之喜”,民间有“温居”(也称“温锅”,指在新居做第一顿饭,锅、碗、瓢、盆和灶台都是新的,要先“温”过)、“贺房”的习俗。乔迁新居第一天及其后几天,房主家要办“进屋酒”,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新家中热闹一番,众亲友乡邻携带各种礼物前来庆贺。陕西渭南一带称之为“哄庄子”,广西南部称之为“入火酒”,而中原和东北地区则称之为“燎锅底”。“温居”、“贺房”时所送礼物的花样很多,有送钱的,有送烟、酒、食品的,还有送对联、匾额、鲜花的,娘家人一般送的都是实用的炊具、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所用之物。有的地方“温居”、“贺房”时要送两斤豆腐、两斤豆芽和两条鲤鱼,豆腐谐音“都富”,豆芽比喻“儿孙满堂”,鲤鱼象征年年有余,送双数皆有好事成双的祝福之意。正所谓敬神还要敬人,人神同乐,祈福求吉,其乐融融。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温居”、“贺房”的传统习俗,简单庆贺的同时也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搬家的习俗,例如:若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相距较远的地方,随身要带一把米、一把泥土和一小瓶水到新居去,寄托思乡之情;搬家当天要多说吉祥话、做吉利事,全家人要手拿一些吉祥物品,不能空手入宅;搬家当日晚上煮汤圆等甜品,全家共食,表示一家团圆甜蜜之意,各房间都要通宵亮灯,预示新居旺盛不息。在搬家过程中,非常忌讳打破、遗失物品,特别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总之都要避凶趋吉、求安祈福。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011919991@qq.com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