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影响服饰民俗的因素有哪些

服饰民俗是综合的,是在长期内形成的。影响服饰民俗的因素很多,可以概括为下述三大类。

1.自然因素

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同地带、不同气候产生不同的服饰及穿戴习惯。例如: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服饰样式相对简单,工艺也不复杂;在寒带地区,漫长的冬季、滴水成冰的严寒气候使厚重的皮、棉衣帽必不可少,衣服换季比较简单;而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服饰文化较为发达,为了适应变化明显的季节、气候,人们花很大精力用于服饰文化的创造,按春、夏、秋、冬所分的单、夹、棉、皮四季服饰一应俱全。

除上述因素外,自然因素对服饰民俗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性别、年龄等方面。男性和女性以及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服饰,在材质、色彩、样式的选用及穿戴习惯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2.经济因素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影响服饰民俗的重要因素。如农耕民族穿短衣长裤,游牧民族穿长袍,狩猎民族穿兽皮。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我国傣族妇女喜欢穿筒裙,因为其透气性好而且便于下河洗澡、趟水过河和下田劳作。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影响服饰民俗的因素有哪些

现代社会,按职业、行业分类,形成了各行各业的职业装束,服饰要满足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便利需求。如邮局职工的“邮政绿”制服,军队以橄榄绿为主色的“迷彩服”,医护人员的“白大褂”及绿色调手术服,还有厨师必戴的工作帽,摄影师常穿的多袋马甲等,都体现着不同的职业特色和岗位规范。在一些国家,衣服成了不同职业岗位群的代名词,如“金领”、“蓝领”、“白领”、“灰领”等。

除上述因素外,服饰民俗还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生产力水平高低及经济条件优劣的影响。古时候,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服装面料多直接取自本地的动物和植物,如虎皮、葛藤、苎麻、棉花、蚕丝、羊毛等,服装颜色较为单一,多为原色。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高级染料传入,服饰也变得多姿多彩了。现代科技生成了很多合成面料,如人造棉、化纤、涤卡等,纳米等技术用于纺织,又出现了宇宙飞行服、鲨鱼泳装等独特的服装。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的种类更加专门化,功能也更加细化。如有内衣、睡衣、外衣之分,有职业装、便装之分,还有休闲装、运动装、宴会装、礼仪装、居家装等,鞋也分商务鞋、休闲鞋、运动鞋、登山鞋等多种。

3.文化因素

国情政体、历史传统、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社会风尚、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会对服饰民俗产生影响。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以服饰穿戴区别尊卑等级,冕服绣有日、月、星辰等12种图案,是帝王的专用服饰。不同官吏有不同的服饰,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服饰穿戴必须遵守规矩。鲁迅先生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咸亨酒店里的顾客时就将其分成两个层次的人,上等人是穿长衫的诗人或读书人,下等人是短衣打扮的平民。

由历史传统和民族差别形成的服饰上的特点,是服饰民俗最鲜明的标志。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形成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不同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工艺等都形成了本民族的惯制,同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使服饰民俗更加丰富多彩。中式服装体现了“中和”的文化传统,相对于西式服装,中式服装在款式、色彩上比较保守,款式含蓄、沉稳、端庄,色彩和谐、稳重,在搭配上一般习惯上身为浅色、下身为深色。

除上述因素外,宗教信仰也影响着服饰民俗。例如:伊斯兰教民喜欢穿白色衣服、戴白帽,是教义规定他们在室外时头部不可直接对着天空;四川凉山的彝族以黑虎为图腾,那里的男女老少都是一身黑色装束,男服衣襟绣有“虎”字,小孩戴虎头帽。又如信佛之人的佩珠,俗称手串、念珠,多以名贵材质制成,一般以十八颗念珠最为普遍,中间嵌入一颗隔珠,在隔珠的下方会佩有一种编制精美的中国结或美玉、翡翠等挂件。现在许多非佛教信徒也喜欢佩戴这种念珠,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装饰品。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