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会不会影响旅游的发展

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与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正面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看,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面作用主要包括三方面: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推动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首先,民俗旅游以文化事象作为吸引和承载,激发着游客的兴趣,通过游客的亲身体验,可以实现旅游主客体的双向交流,满足旅游者休闲、探奇、求知等需求。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既能够感受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又能够带来原居住区的风俗习惯,可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发展。现代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游客每次的旅游活动实际上都是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

其次,民俗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任何民俗都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迁的。特定地区的旅游开放,能促进民俗文化涵化,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所谓“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互相影响并采借,接受对方文化特质,不断增加文化的相似性。随着游客的涌入,会带来外界的文化和信息,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就正面影响而言,旅游活动会将现代文明带进相对闭塞的地区,打破封闭状态,共享文化成果,促进生活方式发生变迁,加快民俗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人们“开源节流”,即不仅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而且要保护和发展原有的文化资源。事实上,在科学合理的指导下,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唤醒民俗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性、提高民俗文化价值、增强民俗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豪感等。开发民俗旅游既是挖掘民族文化、展演民族文化的过程,又是不断被价值化的过程。旅游作为民俗文化经济价值的转换器,在转化价值的同时,也承担着宣扬和保护民俗文化的任务。根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依托的文化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因果与依存关系,开发民俗旅游首先要保护民俗,其次才是发展旅游经济,否则就是杀鸡取卵。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民俗文化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策略,挖掘和整理各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使得本国和本地区的旅游产业更具特色和魅力,也使得那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能够永世流芳。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会不会影响旅游的发展

2.负面影响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旅游目的地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其主要表现在:旅游可能将民俗文化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冲击,同时散播腐朽的生活方式,造成传统道德观念的丧失。

首先,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会随着游客的涌入受到异族或异地文化的冲击而逐渐被同化、淡化甚至最终消失。旅游目的地经常为追求商业利益而过分宣传,使得原本淳朴的民俗文化失真,被歪曲和亵渎;有时更是为了迎合部分游客而着力渲染低级下流的内容,使得民俗文化庸俗化。

其次,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民俗传统文化被推上商业市场的舞台。许多民族文化成果或被压缩,或被删改,失去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同样是由于利益驱使,诸多传统工艺品粗制滥造,也已非原来的品质。此外,异质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除驱赶本土的传统文化价值外,还影响淳朴的民风,使人们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游客既能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积极有利的影响,也会带来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并在旅游目的地广为传播,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优良传统的丧失。知识窗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民间古老文化、传统风俗的形象再现,能迎合和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的求新、求异、求知、求同和寻根的心理需求。

1.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新景观、新产品。不同地区的民俗元素各有特色,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依靠当地所拥有的固有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从当地的资源特点出发,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优势,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展现当地的生活现实。这既包括对新开辟的旅游区中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包括对原有的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既要保持古朴的民风、特有的风情,又要让现代生活中新的民俗脱颖而出。民俗旅游开发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应就地取材;同时不能曲高和寡,要符合大众口味。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占有更大市场。

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民俗文化有其特殊性,需要用特定的活动载体来引导和体现。举办民俗节会活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节会活动可以分为两类:或是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或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可移性的突出特点,这使得民俗旅游活动除在本地开展活动、吸引游客外,还可以移到自然风景区和旅游城市进行表演、交流,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要将市场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的典型民俗集中于某个地方表现出来,并兼顾大众消费者的兴趣,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游客用最短的时间、走最少的路程、花最少的钱即可领略到较多的民俗文化。

3.采取相对封闭措施,防止被同化。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由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远大于他们接受到的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因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来说,易遭到异质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导致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被削弱。要避免这种消极作用的产生,就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和相应的防范对策。采取相对封闭的措施、坚持民俗旅游民众办,是抑制同化的有效方法。这样既能防止民俗文化被同化,体现民俗旅游真正的民族味、朴实感、亲切感,又能保证文化、经济以及社会诸方面的相对神秘性,刺激区域旅游动机的产生,带来更多的客源。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保持个性。民族地域特色和古朴鲜活的个性,是民俗文化赖以流传至今的生命之源。民俗文化贵在原生态,它让人们在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能感悟到人类祖先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生存意志的不屈与坚强,从而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二是要走近百姓。民俗起源于民间,民俗要与旅游互动,最重要的是让民俗真正走近百姓。目标定位应先以本地人为主,多展示本地区的民俗,让老年人重温,让青年人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当地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主动去挖掘本地区的民俗文化,积极对外宣传本地区的“特色”。

4.高品位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防止“庸俗化”。民俗旅游开发要保证具有魅力的民俗文化能真正得以弘扬和保护,必须杜绝肆意亵渎和歪曲旅游地民俗风情资源的现象,扼制低格调、标新立异、生搬硬套而造成的民俗庸俗化现象。高品位开发是指旅游目的地在民俗资源开发上,要正确把握本地区的资源特色,结合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环境,把独特的民俗风情展示出来。开发建设民俗旅游资源,就应当对当地民俗资源进行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开发方向,确定文化定位,尽最大可能挖掘出当地民俗资源的潜力。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要形成品牌。民俗旅游产品既要保持传统民俗文化的本性,又要具备震撼人心的形式美,使游客在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享受,产生精神层次上的“兴奋”。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要抓住资源的特色和自身的优势,选准项目,使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摆脱闲置或游离的状态,与资金资本相结合,从而打造出民俗旅游名牌产品。

资料来源:http://yanjiu.folkw.com/www/minwulunwen/093819457.html。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