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带饰腰挂有哪些(古代腰间佩戴的东西)

带饰主要指悬挂在腰带上的实用物及装饰物。古人在腰带上的悬挂物品类繁多,统称为“佩饰”,如佩玉、佩鱼、香囊、佩印、荷包、熏球、银腰挂与吉祥物等。

银腰挂起源于古人为自卫与生活方便而随身携带的日常用品,男子多悬挂小型武器及点火用具,女人则佩带针线筒之类的生活用具。其中有些项目演变成纯粹的装饰用品。

佩囊又叫“荷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物件的小型佩袋,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印章、钥匙、手巾等,多半贮放在佩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其中贮珠玉、香料等细碎,可用来避邪、驱臭。佩囊被正式纳入服饰制度是在南北时朝时期,到宋时,“荷包”一词正式取代了佩囊、荷囊、旁囊以及鞶囊之名而流传开来。

事实证明,佩饰的起源很早,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几乎是同类的,其最初的原型,大约是古代的人们图方便,为将许多的物品随身携带而系于腰带上。这其中,有的是具有避邪的功能的,有的则是作为财富的象征,还有的是一些日常使用的器具和工具。而后,佩戴于身上的物品有了变化,在商周时期的文献中,便有了相关的记载。

服饰带饰腰挂有哪些(古代腰间佩戴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佩物”演化成为“佩饰”,作为“礼”的一部分,是有着象征的意义和具体的对象的,作为佩饰的玉佩具备了“德佩”的意义,成为礼的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佩饰样式已基本固定,多是珠宝、容刀、等之类,如此等等一应俱全,甚是方便。

汉代的佩饰,因制作的材料较过去更加丰富,共样式虽多承自此前,但其工艺和形制却更为精巧,造型、质料、色彩上的差别也愈加明显。在贵族之间,男子多随身佩戴蔽膝、印章、鞶囊刀剑等物,并且大都佩挂于腰部的革带上,而由多种材质的造型构成的组绶串饰亦开始流行。

在明清时期的佩饰中,各式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囊、包、袋占了很大的比重,余者便是用金、银、铜以及象牙、兽骨等多种材料精工制成的什器,有勺、锥、刀、镊、夹、锉、签、挖、戟、枪等,一般以数件系于环或牌上,与挂链或绶带等构成佩饰。

近代以来在中国民间流行的佩饰,虽然也是如此称谓,其实是林林总总,并非统一的,与古时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其用途也以装饰为主。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