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辈祝寿的礼仪有哪些,中国的祝寿礼仪作为小辈必须得懂

生日,是每个人的节日,而其他节日都是大家的。孩子们特别爱过生日。过生日,就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生日蛋糕,收到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也许很多孩子不知道,吃蛋糕、吹蜡烛原是从西方传来的风俗。

那么,中国传统的过生日是怎么过的呢?按中国的传统习惯,孩童和年轻人的生日称为“过生日”或“做生日”,而对老年人则称“做寿”、“庆寿”、“贺寿”。一般来说,逢十的生日,如十岁、二十岁,是比较重要的生日,要办得格外隆重一些,而每年一次的生日则简单一点,一般不请客,就在家里自己庆贺一下。

给长辈祝寿的礼仪有哪些,中国的祝寿礼仪作为小辈必须得懂

西方人过生日的传统是吃蛋糕,而中国人的传统是吃面。唐人笔记里有这么个故事:唐玄宗当上皇帝后,渐渐冷落了自己的患难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用一件过去的事情来提醒唐玄宗:“你忘了当年我脱下新背心去换了一斗面粉,为你做面条过生日的事吗?”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生日吃面条的风俗最迟在唐代就已经流行于世了。面条,细白而绵长,可象征长寿。所以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是个尊重老年人的国家,为老年人庆寿诞是很重要的事。一般五十岁以上过生日便称作“寿”,特别是以十为整数的寿诞(俗称“整寿”),更是倍受重视,格外隆重。

民间有不少关于做寿的禁忌。比如,不少地方有“男不做十,女不做九”的习俗,因为在吴语方言中,“十”与“贼”,“九”与“鸠”谐音,鸠为凶悍之鸟。也就是说,男不可做“贼”,女不可为“鸠”。另外,民间还普遍流行七十三岁、八十四岁为不吉之年的说法。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七十三,八十四,阎王请你商量事”,意思都是说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据说这种习俗与孔子、孟子这两位圣人的终年有关。相传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既然连圣人都过不了这两关,那么一般老百姓就更不用提了。

给老人和长辈做寿,一般都由子孙出面张罗。正逢寿诞的老人称为“寿星”、“老寿星”或“寿翁”。按旧时习惯,做寿这天,亲戚、晚辈、世交故友都要携礼前往祝寿。传统的寿礼有寿幛、寿联、寿烛、寿桃、寿面、寿糕等。寿幛、寿联是上面写着祝贺、吉庆话语的丝帛长轴。常用的吉庆语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

祝寿仪式习惯在中堂举行,堂上挂一个大大的“寿”字,两旁挂上寿联,四周陈列亲友馈赠的寿幛、寿联,香案上摆满寿桃、寿糕、寿烛等寿礼,堂内张灯结彩,红烛高照。寿星坐正中,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叩拜。拜寿仪式结束后,摆筵设席招待来宾,最后一道必是寿面。在江南一带,吃寿面时,各人要从自己碗里先挑出数根面条,加到寿星碗里,这叫“添寿”。碗里面条不能盛得太满,因为“满寿”为不吉,“满”即意味着“尽”和“终”。

传统做寿少不了面做的寿桃,桃子当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于是用面粉来做寿桃便相沿成俗。

旧时民间还有“借寿”之俗。人们认为寿命虽本在天,但寿命也像钱财一样可以出借。要是家人生了病,医治无效,便认为寿期已到,这时若有人借寿给他,便可能延长寿命。于是,子女、至亲就斋戒沐浴,亲往宗庙拜祷上苍,表示自愿借寿给病人。俗传此举一定要完全出于自觉自愿,要是病家请托或他人说合,就不会灵验。如果病人偶然转危为安,大家便认为上天的神祗已同意借寿,于是便焚香许愿,祷谢上苍;如病人还是不行了,自愿出借寿数的人也要祷告上天,以取消前愿,免得阎罗判官稀里糊涂,把寿数错给了别人。

现代人无论是过生日,还是做寿,都基本上抛弃了过去的迷信观念,而是着意于庆贺一下,以表示长辈对晚辈的厚爱和晚辈对长辈的感激、孝敬之情。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