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各地的民俗都与人文相关联,也可以说是由当地人民生活的习惯所形成的。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生产劳动习俗
简而言之,劳动生产民俗是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遵循的民俗。这类民俗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进行,多方面地反映着人们的民俗观念,在历史上对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作用。
我国的劳动生产民俗方面比较广泛,大体分为农业民俗、牧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养殖民俗、手工业民俗、服务业民俗、江湖习俗等。
日常生活民俗
生活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与行旅民俗。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复杂化,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仪礼的繁复,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一定的社会单元,这种社会单元往往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例如军队、企业等。
这些社会组织都具备一定的组织化水平,而他们的组织主要是靠群体内形成的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东西发挥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三种形式:血缘组织民俗、地缘组织民俗、会社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主要是指天时、物侯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节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在这期间,形成的节日民俗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显现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
人生礼仪
人生仪礼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此外表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举动,亦可视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
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游戏,到竞技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戏耍,到配合各种特殊需要的综合表演,都属于游艺民俗的范围。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产生,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