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是禹,姒姓,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开创夏朝,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为夏禹,上古时代传说中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奠定夏朝。
舜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灾害,舜任命禹去治理水害。禹在治水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战胜洪灾。在治水过程中,禹昼夜辛劳。后人高度赞扬他的治水功绩,称之为“大禹”。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
相传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禹继位后,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南巡“九夷”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宣布,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禹王的神圣,再也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