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真正由来(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它在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最早在尧舜时代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它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来历,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传说,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春节的真正由来(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万年用漏壶测时间定春节

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

春节的真正由来(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有一天,万年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用来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万年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用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万年发现每隔360多天,四季就会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也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有不测风云而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国君讲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并创建历法,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

  晷仪 也称日晷,指的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在中国古代,正是有了晷仪的存在,才由此划定了四季和十二个月,并有了春节的出现。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就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当登上日月坛时,看见石壁上的一首诗,诗道: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万年指着天象,对皇上说:“现在正是12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尧舜时期 是中国上古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称,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3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据说,在这3位首领统治华夏大地时,中国古人便开始过春节了。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这便是春节的来历。那么,中国的春节到底源自何时呢?

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和农业劳作息息相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形象。

据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最早在尧舜时期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春节的真正由来(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汉武帝画像

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春节的时间也不一样。夏朝以农历一月为一年之首,商朝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周朝以农历十一月为岁首,秦朝以农历十月为岁首。

春节作为岁首大节,最早确立于汉朝。公元前104年,即汉太初元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2000多年,中国沿袭了这一历法体制。

正月新年成为举国上下共享的盛大节日,“官有朝贺,私有祭享”。在朝贺与祭享的各种仪式活动中,增强与更新着各种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春节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立春则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春节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说到春节起源,必然要提到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农历是中国目前仍在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农历又叫“夏历”,即农业上使用的历书,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

据说,当年青年人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新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lianxime@88.com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